2017年,几乎没有一位大导是闲着的。冯小刚的《我不是潘金莲》热度未散,就跑去拍《芳华》;张艺谋的《长城》下映没多久,马不停蹄开拍“三国”。(目前豆瓣的条目来看,电影名为《三国·荆州》。)
3月11日晚,邓超发微博:“大家好,我是张艺谋。”配图为一个剧本,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“影”字,疑似片名。
郑恺工作室官微日前也曝光一组郑恺与张艺谋的工作照,并附言:“为新戏做准备,与张艺谋导演一起围读剧本。”
大导们勤奋当然是影迷的福音。比如眼下的3月份,引进片轮番轰炸,国产片几乎隐形,想看个差不多的国产片都没得看。
但过去一年,尽管包括冯小刚、张艺谋、王家卫、周星驰、徐克在内的大导们皆有作品奉上,却难说尽如人意。
无论是最终亏损7500万美元的《长城》,
还是上映首日手撕万达的《我不是潘金莲》,
亦或掀起骂战的《摆渡人》,
吓哭小孩的《西游:伏妖篇》……大导们不断被市场去魅。
只是大导并不甘于就此投降,相比以前三年憋一部,现在简直是一年拍一部的节奏。是急于再次证明自己,还是别有缘故?
一线大导集体开工
《长城》在内地票房、口碑皆未如预期,原以为这部为“世界人民”拍摄的大片会得到北美人民的欢迎,但最后还是落个亏损7500万美元的惨痛结局。
或许是不甘心?或是乐视影业急需救场。2月《长城》还未下映,便传出张艺谋筹拍“三国.荆州”的消息。而此次公布的新片阵容,除邓超外,还有巩俐、关晓彤、郑恺、王千源等人加盟。只是这部影片近作为筹备阶段,何时上映还需等待。
此前,冯小刚的《我不是潘金莲》因为“圆画幅”备受瞩目,但是高调定档国庆档后却因为种种原因突然调档。
最终,《我不是潘金莲》伴随着“排片欺压”等种种话题,在“疑似注水”的风波中落下帷幕。此前与万达对骂的背后原因无非就是为了钱。
让人意外的是,冯小刚马不停蹄的赶拍《芳华》。在内地一线导演中,冯小刚或许是拍片密集度最高的一位。
但除了2010年《唐山大地震》和《非诚勿扰2》同时出现,其余影片最快也是隔年一部。今年《我不是潘金莲》刚刚结束,冯小刚就赶拍《芳华》并且提前定档国庆,只能用任性来形容。
2017春节档徐克和周星驰联手打造《西游:伏妖篇》,然而总票房不仅未达到外界期待的30亿,甚至被《功夫瑜伽》反超。关于二人合作是效果加成,还是相互抵消,也是众说纷纭。
如今,徐克执导的《狄仁杰3》定档2018春节档,周星驰的《功夫2》处于主角海选阶段。两人各自回到自己最熟悉的领域,互不打扰。
除此之外,陈凯歌导演的《妖猫传》提前定档贺岁;
姜文的《侠隐》也已经开机,彭于晏、金城武、许晴、周韵甚至还有侯孝贤都成为了新片的重要班底。
管虎的《八百壮士》也紧锣密鼓的进行着。
华语电影有名有姓的一线商业类型片导演几乎集体开工。
从去年至今,一线大导演的大片,争议不断,亮点很少,缺点一堆。显然,大导们的尴尬也是华语片的尴尬,是整个内地电影市场的尴尬。作为声名在外的大导演,挽回口碑刻不容缓。
除了证明自己在业内地位,还有对自己的“业绩”负责。
如今的电影市场早已不再纯粹,大导的身份也早于不止是“导演”二字。
就拿冯小刚所在的华谊来说,华谊兄弟近年来在电影版块遭遇重创,被光线反超,被万达压制,曾经的“老大哥”失去了当年的风范。冯小刚的东阳美拉被华谊收购后,业绩压力不小。
华谊兄弟2015年11月发布公告称,公司出资10亿收购冯小刚旗下公司美拉传媒70%的股权,冯小刚等两名股东承诺2016年不低于1个亿的净利润,如果完不成业绩,冯小刚本人就要掏腰包来补上。
虽然冯小刚表示完成了2016年的业绩承诺,但按照公告,2017年冯小刚要面临1.15亿的业绩承诺。或许这才是冯小刚歇不起的理由,一旦无法完成业绩承诺,需要自掏腰包啊。
虽然星爷的PDAL估值达到了26亿,但也签下了一份净利润总承诺达10.4亿元的对赌协议。同样,若实际净利润数不足部分,周星驰将进行现金补偿及回购。
相比之下,张艺谋在乐视体系下活得较为自在,不存在所谓业绩承诺。但就算张艺谋压力不大,乐视的压力却众所周知。乐视影业的估值已经在缩水,作为股东之一的张艺谋自然需要充当救火队员。
在诸多电影的背后,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“赌局”,动辄数十亿元甚至百亿元的大生意。影视公司利润大多来自于导演个人作品的分成。如此一来,要想完成对赌,就需要不停拍片。也不难理解大导们为何一部接着一部拍片了。
来源:剧组信息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请联系删除
德亿影院荧幕映前广告火热招募中。。。
商家联盟
团体票,包场业务(看电影,还可用于会议、求婚等)、广告投放、团购业务等
本文仅代表开云体育观点。
本文系授权开云体育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